图片名称

2021年连锁零售业年度复盘与展望

2021-12-24

作者:


  过去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连锁零售业面临诸多变化。

 

  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发生,以及疫情常态化趋势下,连锁零售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面临较大挑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偏好也已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在资本助推下,社区团购逐渐兴起,由于社区团购秩序不规范,操作不合法等问题,对以商超为代表的实体零售企业带来了较大冲击。

 

  我们看到,随着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趋严,社区团购监管加码,行业粗放式扩张告一段落。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反食品浪费法》发布,以及推进城市一刻钟便利生活圈建设,推动城市商圈建设,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相关政策都将对连锁零售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行业自身来看,虽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放缓转型创新的步伐。比如,仓储会员店的探索、自有品牌和产品供应系统的持续推进、区域零售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和逆势增长、超市的餐饮化、免税品零售的突破、购物中心的轻资产化和深度运营、时尚零售的国潮营销、新茶饮的快速扩张、即时零售的加速发展等等。这些热点和亮点是企业对消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对传统经营模式的颠覆式创新,也是新技术推动行业变革的具体体现。这些创新与探索,不仅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权宜之计,更是连锁零售业提升效率、创造消费者价值的有益探索。

 

  一、宏观政策

  1.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新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随着疫情常态化,以及消费习惯消费趋势的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如何构建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新格局,这需要企业从供应链两端进行创新与努力,也需要企业动员消费者,拥抱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 《反食品浪费法》发布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公布施行。《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将近年来我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同年6月22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教育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有关事项的公告》,以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律规定,并将依法严厉查处各类浪费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该公告的发布,贯彻了《反食品浪费法》防止食品浪费的立法初衷。重申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国策,针对餐饮经营主体,包括餐饮服务经营者、设有食堂的单位、学校、餐饮外卖平台、旅游经营者、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做出了更多的规定。

 

  3.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趋严

  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后,今年互联网领域平台反垄断监管趋严。

 

  在2021年8月30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2021年11月18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大楼,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国家反垄断局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对反垄断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4. 社区团购监管加码,行业粗放式扩张告一段落

  自2020年底出台“九不得”新规之后,今年以来,随着有关部门对社区团购监管加码,社区团购野蛮生长的乱象有所收敛,行业粗放式扩张将告一段落。

 

  在《社区团购: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一文中,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行政处罚和“九不得”新规将对社区团购起到很好的违法遏制和规范作用。从行业自律角度仍要加强三方面的风险防范:一是规制价格促销。二是整治食品安全。三是防止不公平竞争。零售业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创新,拓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更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

 

  5. 推进城市一刻钟便利生活圈建设

  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1年7月,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印发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试点区域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6. 推动城市商圈建设

  城市商圈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2021年8月,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发布《城市商圈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这份《指南》涉及城市商圈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布局、业态配置、管理运营等内容。《指南》提出,在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结合超大城市特点和城市更新改造,对标国际一流商圈和商业街,吸引国内外高端商业品牌和资源集聚,提升高端购物、文化旅游、金融商务等功能,打造一批世界顶级商圈。

 

  2021年10月26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商圈发展报告2021》。报告认为,中国城市商圈未来发展有四大趋势:内涵功能向集成化和融合化拓展。发展格局向多极化和郊区化调整。发展重心向社区和便利消费下沉。发展形态向智慧化和绿色化升级。

 

  7.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2021年12月7日,商务部官网发布消息,商务部等15部门办公厅(室)印发 《县域商业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到2025年,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指南》强调,围绕“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的目标,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加快推动县域商业网点设施、功能业态、市场主体、消费环境、安全水平等改造升级。

 

  二、行业发展

  1. 发力仓储会员店

  2021年,仓储会员店成为零售行业的“风口”,特别是成为以大卖场为主体的实体零售转型的方向。比如永辉仓储店,麦德龙PLUS会员店,家乐福会员店、北京华联仓储式会员店、家家悦仓储会员店相继于今年亮相,它们和盒马X会员店,山姆会员商店,Costco等会员店一起,纷纷加快了布局中国市场的速度。从实践角度出发,会员店把会员需求作为唯一导向,在满足会员需求基础之上,用全球采买的商品迎合消费者多元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挤上会员赛道的企业,有些只是简单模仿商业模式,开展同质化竞争,想要取得长远发展,还应构建起自己的后台供应链以及服务能力。

 

  2. 实体商超修炼内功:提升商品力,发力餐饮化

  疫情常态化,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渠道多样化,以大卖场为代表的实体商超的“二房东”模式,“进场费”模式受到挑战。进入2021年,不少实体商超企业加大深耕供应链建设,自有品牌建设,提升商品力,精选商品、追求极致的价格,向供应链要效率、要利润。自有品牌的打造,供应链建设成为行业关注和探索的热点。

 

  以湖北雅斯、湖南香江百货为代表的区域零售商,其高质量的餐饮化,在半成品、成品(即食)、现场餐饮等方面的精细化、深度运营,成为国内不少企业学习对象,以及转型的突破口。为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情感满足和更多的生活体验感。

 

  3. 区域龙头逆势增长

  疫情常态化,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上社区拼团,超市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危机之下,一些区域市场的零售企业如信誉楼、湖北省的中百、黄商、雅斯逆势增长。

 

  这些逆势增长的区域型企业有一些共性特点:一是定位中高收入人群,回避价格竞争。二是产品特别丰富(与全国性超市的操作正好相反),特别是餐桌替代品的加工,投入大,效果好。三是门店放权,一线员工参与度高。从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型超市的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保持,只要控制好发展节奏,保持高质量开店,保持团队活力。当然,潜在的压力也会逐步显现,特别是人工成本,需要在质量和效率之间不断保持好平衡。

 

  4. 即时零售加速发展

  即时零售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应急需求和便利性需求的期望值,以美团、达达为代表的企业,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加速发展,并且延伸到更多品类。美团数据显示,今年美团的日最高单量达650万,比去年翻了一番。达达集团数据显示,达达快送覆盖2700多个县区市,提供1小时达的即时配送服务,其峰值单量有千万单。除商超外,今年母婴店、手机店、宠物店等专营店开始变成即时零售很重要的一部分。

 

  5. 新茶饮的快速扩张

  2021年,新式茶饮行业的扩张加速,竞争更为激烈。2021年6月底,奈雪的茶在港上市,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2021年,中头部企业门店数量增长迅速,喜茶、奈雪扩张速度均超往年,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也加快扩张步伐,新增门店均超过1000家。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的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1428亿元。目前,新茶饮进入3.0发展阶段,资本推动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疫情加速行业洗牌,供应链的发展、人才的涌入、数字化运营建设都成了品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6. 购物中心的轻资产化和深度运营

  2021年10月18日,据媒体报道,万达商管上市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万达商管可以进入在香港IPO的实质阶段。2021年12月9日,华润万象生活举办上市以来首次战略品牌发布会,截至11月30日,华润万象生活商管业务首年外拓成绩斐然,先后在深圳、上海、杭州、沈阳等一二线城市获取11个优质的轻资产管理项目。近年来,通过委托管理带来的商业轻资产运营已经是大势所趋,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此外,随着国内市场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管理,商业深度运营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国内不少购物中心企业都加大了深度运营的力度。比如通过自营+联营+租赁组合模式,购物中心的收益与品牌商家业绩直接挂钩,以更开放、更灵活的方式与品牌商家开展合作。

 

  7. 消费回流,市内免税店受重视

  进入2021年,随着消费回流,市内免税店愈发受到重视。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旗下市内免税店专门面向中国公民,开到了北京、上海、郑州等城市。中免集团在北京、上海、青岛、厦门、大连开出免税店,未来还将在多个城市落地市内免税店。由于市内免税店增长空间大,这也成为百货转型的方向之一。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王府井集团就正加码市内免税店业务,推进武汉、北京的免税项目。

 

  8. 时尚零售的国潮营销

  数据显示,近十年,“国潮”搜索热度上涨了528%,从一众老字号回春,到国货品质升级、品牌化运营,再到国潮内涵扩大,中国品牌、中国文化以及大国科技引领全新国潮生活。如李宁、安踏等服饰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国货化妆品牌,以及周大福等黄金珠宝品牌纷纷抓住国潮契机,将国潮元素融入设计营销之中,引发新世代消费者追捧。

 

  9. 关店调整和开店布局

  2021年,修炼内功和关店调整成为不少企业的主旋律。商超业态中,大卖场业态成为关店的代表业态。12月10日,沃尔玛购物广场上海五角场店正式停业,今年已累计关店27家大卖场。家乐福中国、人人乐、步步高、联华超市、华润万家等企业都关闭了部分租约到期、或是经营状况不太理想的大卖场门店。

 

  2021年对于餐饮业态而言,也是异常艰难的一年。不少餐饮企业也纷纷闭店调整,比如,由于对疫情走势的误判,以及对管理难度的忽视,2021年11月5日,海底捞宣布关店300家。2021年8月19日,呷哺呷哺宣布关闭200家亏损门店。

 

  尽管困难重重,但不少企业依然不断摸索创新,通过店型调整、商品结构优化、商品品质提升以及服务升级等多种方式,加强顾客的到店消费价值。比如,商超方面,永辉持续深化全国化布局,加速新店开业速度。2021年第三季度,永辉在全国新开20家门店,新改仓储店35家。2021年,华润万家旗下品牌Olé,萬家MART,萬家CITY也都加快了开店步伐。此外,仓储会员店,社区生鲜店成为不少零售企业发力和转型的重点方向。

 

  餐饮方面,自12月15日起,呷哺呷哺全新回归的新菜单在全国门店陆续上线。这也标志着呷哺呷哺大众消费路线落地。呷哺呷哺宣布,未来三年,呷哺呷哺预计新增至少500家门店。此外,不少新茶饮企业依然加速开店布局。 面向2022年,行业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增长机会在哪里?还有哪些挑战需要突破?